杜宇航最初与武术结缘,完全是因为兴趣。那个时候功夫片盛行,年幼的
杜宇航天天看李小龙、成龙、李连杰的电影,迷恋《少林寺》、《醉拳》等经典作品里的拳脚,看了不算,回来还要在家模仿。父母察觉之后想法也很单纯,既然孩子这么喜欢,就带他去学武术,于是就这样,杜宇航开始了他的习武生涯,那一年他6岁。
也正因为兴趣,杜宇航的进步很快,在香港的分龄赛拿到了第二的成绩。每年香港队都要选拔一批年轻的选手,杜宇航12岁的时候被挑进去,又在一拔一拔的筛选后留了下来。他说从来没想过当运动员,因为在香港这个地方,当运动员给人感觉是没什么前途的,不像国家队队员。在香港,练武就像是某种业余兴趣,“那个时候什么成绩也没有,就给了500块的补贴。十几岁了,连交通费都不够。”
一晃到了十五岁,杜宇航开始正式思考到底是当一名运动员,还是像其他同学一样以读书为重。最后体育老师的一番话启发了他,“当运动员只能是年轻时候当,读书呢,年纪大也可以,要是你年纪大了再当运动员就是不可能的事了。”做出这个选择后,杜宇航训练的时间慢慢多了起来,并且凭借良好成绩,在港队推荐下进入北京体育大学继续深造,专攻武术。非典停课一年,准备亚运会请假一年,六年后杜宇航才毕业。
这段期间内,杜宇航成绩斐然,18岁就成为第五届世界武术锦标赛长拳冠军,之后又获得第六届世界武术锦标赛长拳亚军,第十四届亚运会长拳、刀术、棍术全能亚军,第七届世界武术锦标赛长拳季军……之后他还在一次节目中担起介绍香港运动员的任务,也正是透过这个节目,一个公司的老板发现了他,问他有没有兴趣加入演艺圈。当时适逢四年一度的亚运会,杜宇航以“打完再说”回绝了邀请。
在杜宇航回绝了电影公司老板的第二年,公司又来问他,这回杜宇航的想法变了,“我感觉运动生涯的荣誉已经挺丰富了,要是继续打下去,也还是冲不上以前的成绩。要是退下来,我们香港没有退休金,退下来就是退下来,什么都没有,可能只能当个教练,那不如自己发展一下,不行了我还可以再回去当教练。”
签入公司的第一个活动是为亚视节目《新春金鼠全攻略》做主持,杜宇航有点紧张,同时很兴奋。不过这种紧张完全比不上他第一次拍戏,在《叶问》当中饰演胡威,“节目很简单,一个灯光,一个导演,一个收音,顶多五六个人。拍电影不一样,可能我拍两个人的镜头,推他打他,后面有一百多人看着你,盯着你,那种压力完全是不一样的。”
作为冼国林的徒弟,杜宇航最早去《叶问》剧组其实是当咏春顾问,帮忙教演员们咏春拳,顺便偷师,看自己以后能不能也像师傅一样做动作指导。他一点也没想到自己也要在片子里露脸,而且武术冠军拍武打片,大部分的观众可能会觉得轻而易举,但实际的拍摄远非如此。片中他与任达华的儿子的一场对打,杜宇航只要把他推到柱子上,然后再给一左拳,一记右勾拳就完了,但他却拍了十多条都不过,“因为我是一个新人,不懂电影语言,怎么打都不好看。不是单是运动员出身,拿了什么奖牌去拍就一定好,没有拍的经验去打是不行的。”
识打,但是不会表演,那次之后,杜宇航开始在拍摄现场默默学习,他也不问人,只是坐在监视器的后面看。“因为我当运动员就是这样,师傅教一个徒弟什么地方不对,我在旁边看他怎么不对,就等于是在教我自己。导演说什么是对,什么是错,我在旁边听,也是教我,我学得很快。”
但是连杜宇航也没想到的是,识打有天会成为他的负担,“因为打是两个人的事,我再会打,对手不会打,也不好看。”而且有时候碰到不会打的对象,还特别容易受伤,比如拍《叶问2》的时候,一个不太会打的演员就让他吃了不少苦头,两人打着打着,结果对方手慢了一拍,拳头“砰”的一声过来,眼睛就乌青了。
从叶问1里樊少皇的小跟班、叶问2里洪金宝的大徒弟到叶问前传里的主角叶问。杜宇航一路走来,看似顺风顺水,星运亨通。实际上这跟他的努力和勤奋是分不开的。正是他多年的积淀,才能让他把咏春的精髓和叶问的精神,在一招一式间展示给我们,让我们可以品尝到最原汁原味的咏春。他把青年时期的叶问处于成长和变化的阶段面对国仇家恨,友情爱情所经历的纠结、痛苦、无奈诠释的中规中矩,作为第一次出演主角的他来说已经是一种成功了。